特色鲜明、全省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校园新闻

您的位置:

对会宁县土高山乡马塬村精准脱贫分析及后续发展的思考

编者按: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院驻会宁县土高乡马塬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张文研同志,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他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走遍了每一个贫困家庭,摸清了贫困村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用大量的数据分析事实解读,给出了马塬村脱贫攻坚的对策措施与建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学院广大教职工学习张文研同志“扑下身子加油干”的敬业精神,在各自岗位上为实现学院第二次党员大会确立的“特色鲜明,全省一流”职业院校目标而共同努力。


对会宁县土高山乡马塬村

精准脱贫分析及后续发展的思考


马塬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张文研


会宁县今年要实现全面脱贫摘帽,土高乡马家塬村作为深度贫困村也要整村脱贫。要实现精准脱贫,就要对全村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分析研判,做到精准、稳定、不可疑转的脱贫摘帽。

“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这是习总书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准确描述,也是最高要求。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就是要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解决“四个问题”, 真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本人通过半年多的入户调查,走访群众,与乡、村、社干部交流,查阅乡村有关报表资料,对马塬村的扶贫措施、扶贫成效、脱贫依据有了初步影响,现分析总结如下:                    

一、马塬村基本情况

地理地貌:马塬村位于会宁县城东北96公里处,距土高山乡政府所在地的程塬15.5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全村总耕地面积7631亩,平均海拔2120米,以山地为主,属黄土堆积侵蚀山丘、峁梁、坪台、沟壑、川涧等地貌,山大梁长,沟深坡陡,道路崎岖。山梁坡度一般在20―40度之间,沟壑坡度大多都在50—80度之间,自然区域分布为一坪二塬三沟四湾。

气候条件:马塬村属半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2.15℃,气候条件较差,常年有3—6级风,春冬季5级以上的风天天有。全年日照时间较长,蒸发强烈,无霜期不足180天,春夏季节昼夜温差大。近年来雨水增多,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达到8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40%左右,霜冻、干旱、洪流、交通不便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影响百姓生产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完全靠天吃饭的半干旱山区。

人口资源: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居民点分布零散,范塬、范川、薛沟、薛咀四个社距离村委会都在十二公里以上,薛咀社甚至超过二十公里。全村共222户780人,其中60岁以上的126人,30岁-59岁的341人,20岁-29岁的158人。常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劳力133人,老人随子女异地居住或进城居住的44户72人。

组织建设:中共马塬村党支部委员会现有党员26人,其中60岁以上的8人,45岁至59岁的10人,45岁以下的8人;有流动党员9人,女性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组织架构合理,工作开展顺畅、规范。能够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整修村社道路,服务民生,为百姓排忧解难,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起到了上传下达连心桥的作用。同时,马塬村党支部与中共白银矿冶职业学院党委、会宁县委办公室党支部签订了党组织共建协议,进一步提升了村党支部的服务功能。

公共服务:村上各项服务功能齐全,有卫生室、老年互助救助中心、农村书屋、幼儿园、村邮站、文化健身广场、文化舞台等服务平台和活动场所,各种体育器材、娱乐乐器等种类繁多。有村社道路46公里,村社主干道路硬化18公里。2018年村上接通了自来水,部分未接入自来水的用户全部订购了窖水净化器,各社也建起了集中供水点,使全村安全饮用水达到了100%。

种植业:马塬村种植主要以砂田瓜为主,以玉米、油料、马铃薯为辅;马塬村是土高山乡砂田瓜产业主要种植基地,基本实现砂田全覆盖,2013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旱地压砂试种砂田瓜,到2019年全村种植面积达到4500多亩,占有效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砂田瓜产业基本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可,也是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而以玉米为辅的小麦、马铃薯、油料、胡麻、荞麦等小杂粮逐年减少,2019年总种植面积不足600亩,特别是小麦、胡麻、荞麦等粮食作物和小杂粮几乎没有农户种了。截止目前全村紫花苜蓿保有量2700多亩,退耕还林各种林地保有量超过1000亩。

养殖业:2019年马塬村肉羊小规模(10只以上—50只以下)圈养户35户,大规模(100只以上)专业养殖户2户,基础母羊年均存栏数750只以上,年均出栏羔羊600只,其它肉羊230只。散养猪130头,散养黑驴20头。

 第三产业:全村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户16户28人;技能型外出务工户涉及77户103人,整户常年外出(进城)从事服务业有固定收入的22户42人。

二、贫困状况

马塬村是深度贫困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占总户数的66.67%)545人,贫困发生率69.87%,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70多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720元,有农村特困供养人7人涉及4户。有低保户12户38人,其中一类低保户2户4人,二类低保7户20人,三低保户3户14人。 五保户4人,确认无安全住房的43户。逐年脱贫及收入情况如下:

1、2014年脱贫12户3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5.51%,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多元,剩余未脱贫户112户511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3040元;

2、2015年脱贫17户6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30%,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360元;剩余未脱贫户95户447人(含返贫4户17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3170元;

3、2016年脱贫46户22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0.13%,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剩余未脱贫户49户226人(含新识别1户6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3650元;

4、2017年脱贫0户0人,贫困发生率维持在30.13%,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200元,剩余未脱贫户49户226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3660元;

5、2018年脱贫35户16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21%,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905元,剩余未脱贫户14户64人,(含新识别1户3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3680元。

6、2019年脱贫11户51人,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7%以下,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58元,剩余3户13人未脱贫户人均达到或接近3800元。

三、2017年以来全村产(商)业发展及收入指数分析

产商业收入测算按照当年产量(数量)、产值、价格、收益系数公式计算,在测算过程中严格遵守“十不算”规则,并且是哪一年实现的现金收入算算到哪一年中,时间区间为前一年的十月一日到当年的九月三十日(下同)。具体情况分析计算如下:

(一)2017年全村各类产业总收入951.65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2200元

1.种植业收入675.05万元,人均8654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70.9%。

(1)种植瓜类3800亩,平均亩产2400公斤,单价0.9元/公斤, 净收益系数0.8,每亩净收入1728元,实现收入656.6万元。

(2)种植全膜玉米180亩,平均亩产400公斤,单价1.9元/公斤,净收益系数0.48,每亩净收入364,8元,实现总收入6.5万元。

(3)种植黑膜马铃薯110亩,平均亩产1500公斤,单价0.66元/公斤,净收益系数0.74,每亩净收入732.6元,实现总收入8.05万元。

 (4)其他小杂粮120亩,平均亩产150公斤,单价2.73元/公斤,净收益系数0.65,每亩净收入266.175元,可实现净收入3.9万元。

2.养殖业收入14.9万元,人均收入191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1.56%。

(1)2017年肉羊专业养殖户2户,农户小规模圈养户28户,基础母羊存栏600只。出栏羔羊500只,其它肉羊150只,平均毛重20公斤,单价23元/公斤,收益系数0.5,每只净收入230元,实现总收入14.9万元。

3.三类人员收入261.7万元,人均收入3355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27.5%。

(1)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服务人员16人,实现收入29.3万元,人均年收入18312元(其中:小商店3人,年均收入2.0万元;小饭馆3人,年人均收入2.1万元;小加工1人,年人均收入2.2万元;小购销<运输>4户,年人均收入1.9万元;其他4人,年人均收入1.8万元)。

(2)技能型外出务工人员76人,实现收入165.2万元,人均年收入21736元(其中:装修工20人,年均收入2.0万元;钢筋工21人,年均收入2.1万元;砖瓦工24人,年均收入2.05万元;其他11人,年均收入可达到1.9万元)。

(3)整户常年外出有固定的收入人员14户32人,实现收入67.2万元,人均年收入21020元。主要以小工程承包、保险营销、网络营销、快递服务、信息中介等服务业为主。

(二)2018年全村各类产业总收入1006.7万元,人均12905元。

1.种植业收入达到715.8万元,人均9176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71.1%。

(1)种植瓜类4200亩,平均亩产2400公斤,单价0.86元/公斤,净收益系数0.8,每亩净收入1651元,实现收入693.4万元。

(2)种植全膜玉米150亩,平均亩产510公斤,单价1.8元/公斤,净收益系数0.59,每亩净收入541元,实现收入8.1万元。

(3)种植黑膜马铃薯100亩,平均亩产1800公斤,单价0.8元/公斤,净收益系数0.74,每亩净收入1065元,实现收入10.6万元。

 (4)其他小杂粮110亩,平均亩产160公斤,单价2.8元/公斤,净收益系数0.75,每亩净收入336元,实现收入3.7万元。

2.养殖业收入16万元,人均205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1.58%。

专业肉羊养殖户2户,小规模(10只—50只)养殖30户,基础母羊存栏数630只,出栏羔羊480只,其它肉羊160只,平均毛重20公斤,单价25元/公斤,收益系数0.5,每只净收入250元,实现收入16万元。

3.三类人员收入274.9万元,人均3524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27.3%。

(1)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服务人员18人,实现收入36.1万元,者人均年收入达到20055元(其中:小商店3人,年人均收入2.1万元;小饭馆3人,年人均收入2.0万元;小加工1人,年人均收入2.3万元;小购销<运输>5人,年人均收入1.9万元;其他6人,年人均收入2.0万元)。

(2)技能型外出务工人员79人,实现收入164.3万元,人均年收入20797元(其中:装修工20人,年均收入2.2万元;钢筋工23人,年均收入2.1万元;瓦工22人,年均收入2.0元;其他14人,年均收入可达到2.0万元)。

(3)整户常年外出有固定的收入人员14户32人),实现收入74.5万元,外出户人均年收入23285元。

(三)2019年全村各类产业总收入870.36万元,人均11158元

1.种植业收入525.3万元,人均6734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60.36%。

(1)种植瓜类4600亩,由于今年雨多,天气又较往年偏凉,导致砂田瓜产量和质量下降,加之上市迟等因素影响,马塬村五个产瓜社的收入差距很大。除薛沟社平均每亩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外,梁坪、王湾两个社平均每亩产值1400元,而马塬、薛咀两个社平均每亩产值仅有500元左右。全村砂田瓜平均每亩产值1050元,实现总收入483万元, 

(2)种植全膜玉米200亩,平均亩产,550公斤,单价1.8元/公斤,收益系数0.59,每亩产值584元,实现收入11.7万元。

(3)种植黑膜马铃薯150亩,平均亩产1800公斤,单价0.8元/公斤,收益系数0.74,每亩产值1,065元,实现净收入26万元。

 (4)其他小杂粮120亩,平均亩产170公斤,单价2.9元/公斤,净收益系数0.75,每亩产值470元,实现净收入5.6万元,

2.养殖业收入22.36万元,人均287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2.57%

2019年专业肉羊养殖户2户,农户散养户35户,基础母羊存栏规模数达到750只。出栏羔羊640只,其它肉羊220只,平均毛重20公斤,单价26元/公斤,收益系数0.5,每只净收入260元,实现收入万元。

3.三类人员收入322.7万元,人均4137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37.07%

(1)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服务人员18人,实现收入43.3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4055元(其中:小商店3人,年人均收入2.3万元;小饭馆3户,年人均收入2.5万元;小加工1户,年人均收入2.4万元;小购销4户,年人均收入可达到2.6万元;其他7户,年人均收入可达到2.3万元)。

(2)技能型外出务工人员83人,实现收入202.5万元,人均年收入24397元(其中:装修工22人,年人均收入2.6万元;钢筋工25人,年人均收入2.5万元;瓦工23人,年人均收入2.4元;其他13户,年人均收入2.2万元)。

(3)整户常年外出有固定的收入人员14户32人,实现收入76.9万元。人均年收入24036

四、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达标、占比及收入情况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24户545人,在村两委班子和其他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下,到2018年124户建档立卡户全部有了自己的产业(其中有21户是双产业达标户,即种植、养殖、经商、务工等有两项达标。为避免数字上的矛盾,只记录一种主产业,也不含6个月以内短期务工收入)。贫困人口都是依靠产业收入脱贫致富,全村建档立卡户实现了产业覆盖。

1.主要脱贫产业效益明显

在产业达标的1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主要脱贫渠道和措施有:

一是依靠瓜类种植为主要脱贫产业的建档立卡户有84户396人,占建档立卡户产业达标的67.7%。

2017年84户建档立卡户种植砂田瓜1220亩,户均14.5亩,平均亩产2400公斤,每亩净收入1728元。人均纯收入5323元。

 2018年84户建档立卡户种植砂田瓜亩,户均14.5亩,平均亩产2400公斤,每亩净收入1651元。人均纯收入5078元。

2019年84户建档立卡户种植砂田瓜1440亩,户均17.1亩,平均亩产1750公斤,每亩净收入1050元,人均收入3825元。

二是依靠肉羊养殖为主要脱贫产业的5户23人,占建档立卡户产业达标的4.0%。

2017年5户建档立卡户肉羊存栏440只,出栏羔羊290只,其它肉羊106只,平均每只净收益230元,人均纯收入3960元。

2018年5户建档立卡户肉羊存栏360只,出栏羔羊282只,其它肉羊80只,平均每只净收益250元,人均纯收入3934元。

2019年5户建档立卡户肉羊存栏460只,出栏羔羊310只,出栏其它肉羊95只,平均每只净收益260元,人均纯收入4758元。

三是在外创业就业的三类人员中有35户125人,占产业达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8.2%。其中:依靠个体工商业经营服务脱贫的10户,依靠技能型劳务输出外出的19户,整户常年外出有固定的收入人员6户。

2017年建档立卡户在外创业就业的三类人员实现总收入73.25万元,人均纯收入5860元。

2018年建档立卡户在外创业就业的三类人员实现总收入74.55万元,人均纯收入5964元。

2019年建档立卡户在外创业就业的三类人员实现总收入80.4万元,人均纯收入6434元。

2、各种扶贫措施到位

(1)产业扶贫助力发展。近几年共有112户建档立卡户获得政府贴息扶贫贷款560万元(每户5万元)。用于发展种植产业440万元,铺压砂地2000多亩;用于扩大养殖规模购买种羊和基础母羊360只及修建羊舍的7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其他工商业50万元。

(2)涉农补贴助力脱贫。一是有84户建档立卡户享受种植产业补助21万元(每户2500元); 二是每个农户都享受全膜玉米、黑魔马铃薯的地膜补助(每户2卷,每卷补助70元);三是每个农户都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平均每户1105元;四是退耕还林、还草补贴连续落实5年;五是草原禁牧补贴,全村达到16660亩,每亩4.6元。

(3)教育扶贫是关键。2014年以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面落实了国家教育扶贫政策。一是先后有55名适龄儿童落实了学前教育免保教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农村营养餐改善计划;二是有19名中职在籍一、二、三年级学生免除学费(2000元/生/年)和一、二年级享受助学金(2000元/生/年);三是有5名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生/年);四是有3名省内高职院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4500元/生/年)和书本费(500元/生/年)等资助政策;五是有9名贫困家庭在校本专科学生获得助学贷款(平均5200元/生/年)。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上不起学的问题,使全村连续6年义务教育适龄学生无一人因贫困失学辍学。

3.党和国家的扶贫保障措施得力

一是对农村特困人员进行兜底供养。近年来持续对5名无生活能力的残疾人和2名残疾家庭的未成年人进行特困供养。二是规范低保户的管理(动态调整低保户)。通过产业、教育、政策扶贫及资金扶持,部分低保户逐渐脱贫退出低保,对确有生活困难重新认定纳入低保,确保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三是五保户家庭(人员)享受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四是农村基本合作医疗、养老金、医疗报销标准、大病救助标准逐年提高,减轻了农民负担。五是危房改造和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应享尽享。近年来先后有31户享受了危房改造资金补贴,有37户享受了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

五、分析结论

根据本人对马塬村2014年以来全村的人均纯收入和建档立卡户的人均纯收入以及对近年建档立卡户的产业发展和纯收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马塬村2019年完全达到整村脱贫的条件。主要理由:

一是全村产业完全达标。依靠砂田瓜种植产业脱贫的84户建档立卡户近三年平均种植面积分别为14.5亩、14.5亩、17.1亩;依靠养殖产业脱贫的 5户建档立卡户户均肉羊存栏数15只以上;其他依靠工商业和劳务输出等脱贫的35户都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人均年收入超过22000元。

二是马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贫困人口收入最低控制线。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200元;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05元;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1158元,而今年脱贫的11户51人人均纯收入超过5500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7%。剩余3户13人人均纯收入接近3800元,在2020年完全实现脱贫。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集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和县乡党委以及村两委班子的正确带领指导下,2013年以来修通村社道路46公里,硬化18公里,铺砂平整11公里;带领群压砂铺地2200亩,推广发展砂田瓜产业4600亩,全膜玉米、黑魔马铃薯等400亩;大力发展肉羊养殖产业,基础母羊存栏量达到750只,年出栏羔羊和肉羊600只以上;积极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使紫花苜蓿保有量达到2700亩,林地保有量达到16660亩;2018年接通了自来水,村集体也逐年壮大,每年都有超过2万元固定收入。经过五年多的扶贫攻坚和产业发展,一大批贫困户逐渐实现了脱贫,甚至有一部分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

六、对整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尽管近六年来本地雨量充沛,粮食连年增产,砂田瓜丰收,农民收入增加,到2019年全面实现整村脱贫。但是在可持续发展和稳定脱贫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调整思路、开拓视野、防风险、保稳定增收是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

(一)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单一,抗灾害能力弱。马塬村主打产业是砂田瓜,从2012年以来稳定保持在2200亩以上,增加到 2019年的46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与瓜产业相比较,其他诸如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胡麻、豆类、小麦以及小杂粮等都可以忽略不计。马塬村这样半干旱山区、靠天吃饭的自然环境,单一产业在遇到风调雨顺、没有自然灾害的年份里,是大丰收,是大好事。但如果遇到天旱或多雨或发生病虫害等灾害时都会影响产值,影响农民收入。同时,土地也需要休养生息,土地在连续种植3年以上都要缓耕休养或者倒茬休养,粮食作物要倒茬换墒,蔬菜瓜果亦如此。大面积种植一种作物不利于土地换茬休养。如果不进行换茬倒墒就会影响产量和品质,就会减少收入。比如马塬村2014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砂田瓜时平均亩产在3500公斤以上,2016年、2017年平均亩产达到4000公斤以上,而且单产过万斤的也有的是。但是在人们越种经验越成熟、越种规模越大的2018年砂田瓜的产量大幅下降,平均亩产3100公斤,单产超过4000公斤的寥寥无几。而今年(2019年)产量继续下降,平均亩产2500公斤,只有个别地块单产达到3000公斤。同时,今年的病虫害比前几年都严重一些,有个别地块的瓜秧提前变黑枯死,瓜上的黑斑也多于往年,今年喷药的次数普遍达到了5--6次,同比多出2—3次。为此,一边倒的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性差,抗风险能力弱,影响稳定收入,影响脱贫质量。

二是缺乏技术,增产增收靠传统经验。发展产业需要政策引导和专业技术的支撑,马塬村的砂田瓜是土高乡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但是瓜农们都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技术培训,也很少有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基本都是瓜农通过看书、上网学习、相互交流、自己摸索总结种植经验,技术不稳定,经验不成熟。对病虫害的诊断、用药剂量、喷药技巧、窗口选择、选瓜标准等等都是瓜农凭借传统经验进行,严重影响稳定发展。把发展产业当成了运气活,靠经验、凭热情,运气好收一年、挣一把,运气不好一年白忙。

三是粮食安全没保障。常言道“屯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图强的基础,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一个家庭生存的基础。马塬村近年来由于政策鼓励发展砂田瓜产业,百姓除了种一点洋芋当蔬菜,一些玉米当饲料外,见不到其它任何粮食作物的影子。注重产业自然是好事,见效快,又省事,但偏废粮食种植不是明智之举。在正常年份只要有钱到哪都能买到粮食,但如果遇上大面积欠收年,就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二)对策和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不论是乡村干部,还是农业部门的干部,都要解放思想、开拓视野、调整思路,积极引导农民朋友合理分配农作物种植结构,不能死定眼前利益,不要搞单一种植(产业)。单一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应超过有效总耕地面积的60%,有道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马塬社今年砂田瓜产业是最好的例证)。 优化产业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多种经营是创造稳定收入的基础,根据本人与当地百姓的交流和对农业市场的了解,压砂地除了种瓜类外,种胡麻、大豆(白豆)也是非常好的,尽管产值低于瓜类,但投入少、成本低,省工,且插花种植抗风险能力强,收入相对稳定。为此,建议马塬村在发展以瓜类为主导产业的同时,适当发展以玉米、大豆、马铃薯为补充的两种以上种植产业,如,瓜类+大豆,或瓜类+玉米,或瓜类+马铃薯,或玉米+大豆,或玉米+马铃薯等等,并适当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马塬村也曾经大面积种植过马铃薯,而且产值也很好,希望农户能够重新适当扩大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这种农作物种植结构既有利于倒茬换墒,又增强防风险能力,保持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同时在稳定种植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和范围,形成一主多副的多元化产业基地。

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指导,促使增产增收。

在有限耕地和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提高单产就必须在种植、管护的技术上下功夫。一是市、县政府农业科技部门要根据农作物种植时间窗口,有针对性的组织科技人员到产业集中的乡村召开现场培训会,或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以点带面指导产业种植管护技巧;二是乡村及专业合作社要结合自己的产业在农闲季节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组织召集全体产业种植户接受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在窗口期有针对性的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培训;三是帮扶单位要根据农户和合作社的需求,协调联系邀请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到村入户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指导,现场操作示范,让百姓在实际耕作中掌握技术,提高种植户专业技术能力;

3.走产业发展与粮食发展相结合的路,做现代化农民

自5月以来,本人先后到过会宁县北部、中部十多个乡镇,沿途看到的和现场参观交流的主打产业都是西瓜、马铃薯、蔬菜大棚、药材和以饲料为主的玉米等等,很少能看见麦子、谷物等粮食作物和其他小杂粮。对此,建议地方政府正确引导农户改变耕作思维,既要有主产业,也要有副产业,更不能丢弃传统农业大县的称号。在主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发展副产业或粮食作物,建议政府将产业补助向粮食作物补助过度(倾斜),鼓励农民朋友在发展经济产业的同时,也要发展粮食产业。民以食为天,按理说土地主要是用来种植粮食作物的,粮食才是主打产业。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既要走好路、更要走对路, 粮食安全才是精准脱贫的基础,才能在致富路上走的更远……。

 

Copyright © 2023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陇 ICP 备 12000178

管理维护: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制作:济南格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